多家股东欲抛净股权却难“脱手”,长城人寿目前正在增资扩股
华夏时报 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
时隔四年,脱手厦门华信元喜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厦门华信”)欲再次出清长城人寿全部股权。股东
11月28日,欲抛《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净股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了一则长城人寿股权转让的权却前正招商项目,厦门华信拟转让所持长城人寿65141.43万股股份,难长占总股本的城人11.78%。这已经是寿目厦门华信第二次挂牌转让长城人寿股权。
除了厦门华信,增资近几年多家小股东欲清仓长城人寿股权,扩股但未有一笔成功交易的脱手消息传出。不过,股东长城人寿的欲抛增资扩股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净股目前该公司已与投资人进行洽谈。权却前正
多笔股权转让无人接盘
透过长城人寿最新的股权结构表来看,厦门华信是长城人寿第五大股东,持有11.78%股权,与招商项目所披露的股权数量一致,这意味着,如果此次股权转让顺利,厦门华信将不再持有长城人寿股权。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厦门华信并未对潜在意向方设置资质要求,也无需缴纳诚意金,意向方资质要求只需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对于厦门华信转让股权的原因,长城人寿相关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股东转让股权及寻找潜在股东属于市场化的自主行为,符合相关制度要求,此次挂牌转让完全出于该股东自身业务发展需要。长城人寿将依法合规协助该股东基于其股权转让进展情况履行相关程序。”
至于该笔股权转让将对公司产生哪些影响,上述负责人表示,本次招商涉及长城人寿11.78%的股权,即使招商成功,外部投资人受让公司股权,对公司股权结构以及公司治理架构的稳定性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也不会影响到公司经营决策和业务开展。
实际上,早在2018年11月,长城人寿的11.78%股权就曾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转让,只是当时北金所并未列明转让方是厦门华信。但通过转让股权比例11.78%、转让方所在地是福建省思明区等信息,即可确定该笔股权的转让方就是厦门华信。且在长城人寿持股达到或超过11.78%的股东中,仅有这家公司的所在地在福建省,其他4家则位于北京或上海。
彼时,厦门华信转让长城人寿11.78%股权的底价约178487.5万元,折合每股2.74元。但这笔股权始终无人问津,直至近日再次公开挂牌转让。
值得一提的是,想要出清长城人寿股权的股东并非只有厦门华信。今年9月,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亦挂牌转让其所持全部长城人寿0.54%股权,信息披露起止日期为2022年9月26日至12月24日。
而这也是中国二十二冶集团第二次转让长城人寿股权。2020年3月,该公司就曾以7520万元的转让低价,出售长城人寿0.54%股权,折合每股约2.51元,但直至挂牌期满项目终结,仍未找到接盘方。
不仅如此,近几年,多家股东都曾意图转让长城人寿股权。去年8月,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挂牌转让长城人寿300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0.54%。更早前,2017年,长城人寿四家小股东,涌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国金鼎兴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广厦京都置业有限公司、拉萨亚祥兴泰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产权交易所联合转让11.51%股权,其中前三家均为出清股权。该部分股权原本预计由北京华业资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受让,后因其资质问题,转让计划流产。同年,两度挂牌转让长城人寿0.27亿股股权,占比0.49%,但至今仍未脱手。
从长城人寿最新的股权结构表来看,上述所有拟转让股权的股东,均还在长城人寿股东行列。
除了股权转让,长城人寿还面临股权拍卖的情况,今年10月12日,阿里拍卖平台显示,中民投资本持有的2.69亿股长城人寿股份被挂出拍卖。该笔股权评估价为3.23亿元,起拍价仅为2.27亿元,起拍价与评估价相比折价三成,相当于打七折拍卖。但截至目前尚未有相关成交信息传出。
那么,股权频频遭遇转让,会对长城人寿产生哪些影响?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股权被频繁转让往往会给外界造成股东都急于脱手股权的印象,这会对公司形象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若这些股权都成功转让会造成公司股权结构改变,但也可能会给公司带来新的资源与机会。
或将引入新投资人
长城人寿股东缘何纷纷出走,又因何无一成交?一位业内资深专家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一般是对保险公司已有投资回报以及可见成长性不够满意,自己的主业需要加大投资或现金流,或者与主要股东有大的战略分歧,股权变更不一定是坏事,也能优化保险业和社会的资源组合情况。
“长城人寿这些有意被转让的股权往往也处于质押或者冻结状态,股东的资金比较紧张也应该是重要原因。”李文中说道。
对于股权出售困难的原因,有业内人士指出,或在于这部分股权本身占比较小,构不成战略投资者,难以获得话语权。因为一般企业需要较大比例的持股,以达到推动保险与自身主业协同的目的,而小股东地位无法实现这一要求。
资料显示,长城人寿股权较为分散,目前共有19家股东。实际控制人是北京市西城区国资委。其中前三大股东北京华融综合投资、北京金昊房地产、北京投资集团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长城人寿50.69%股权。
从经营来看,成立于2005年的长城人寿的盈利之路并不平坦。在成立最初的7年都是在亏损中度过,直到2012年才首度实现234.5万元盈利,此后3年,长城人寿盈利能力逐步抬升,2015年实现1.8亿元净利润。但进入2016年,情况急转之下,长城人寿转盈为亏,净利润亏损5.19亿元,随后的两年亏损逐步扩大,2018年、2019年分别亏损7.23亿元、15.71亿元。
不过,近三年长城人寿实现了连续盈利,2019年至2021年,该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15亿元、1.35亿元、1.49亿元。
尽管净利润已在好转,但长城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却呈现下降趋势,从2018年一季度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212.12%、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17.91%,分别降至2022年三季度末的92.65%和152.4%。而成立以来,长城人寿也已累计增资9次,最新的注册资本为55.32亿元。
去年5月,长城人寿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发布增资扩股项目,希望引入具有协同资源丰富、资金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方,重点目标为医疗、健康、养老、金融科技、地方金控等相关行业企业。
按照监管要求,新股东持股比例不超过总股权比例的三分之一。对于增资额度,长城人寿提出,新股东结合自身实力情况及相关诉求,参与增资额度约10-50亿元。
针对增资扩股事宜目前的进展情况,长城人寿相关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增资扩股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按计划与投资人进行洽谈中,并履行增资相关程序。公司将根据相关工作的进展情况,依据信息披露的要求及时履行披露义务。
据该负责人介绍,长城人寿经营情况良好,截至2022年10月底,公司总资产规模超700亿元,总保费134.60亿元,再次迈上百亿台阶,并提前达成年度计划。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新业务价值大幅增长,品质指标保持优良。截至9月末,新单期交保费排名寿险公司第25位,较2021年底提高4位。
目前,长城人寿已与投资人洽谈增资事宜,未来新投资人将为长城人寿带来哪些资源及改变,备受外界关注。
(责任编辑:休闲)
-
Redmi首款平板正式入网:配22.5W+7800mAh电池
整体而言,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最近几年是在下降的,手机厂商不得不搞些“副业”,甚至闯进新的领域。小米平板近日,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 爆料称,红米首款平板现已入网,其备案信息为:22.5W+7800mAh ...[详细]
-
A股三大指数震荡,涨停股扎堆汽车行业,逾32亿元沪股通资金扫货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 证券日报之声 7月22日,三大指数高开震荡,午后沪指下探低点后于尾盘30分左右回升至昨收附近,北向资金净流入。申万一级行业中环保行业表现 ...[详细]
-
[手机中国新闻]要说在手机圈哪个品牌最受欢迎,那么肯定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苹果。今年下半年,苹果将发布备受众人期待的iPhone 14系列新机,但最近却是风波不断。 摩根士丹利认为,长期而言,苹果由纯硬 ...[详细]
-
虽然受疫情和供应链等因素影响,特斯拉第二季度业绩略超预期。7月21日,特斯拉披露财报。特斯拉第二季度营收169.34亿美元,略高于市场预期的168.8亿美元,同比增长42%;净利润22.59亿美元,市 ...[详细]
-
►文观察者网杨蓉当地时间周二22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在欧洲议会辩论中坚持表示,欧盟不会效仿美国对中国采取的严厉政策。综合香港《南华早报》报道和欧盟对外行动署网站实录,当天欧洲议会在法 ...[详细]
-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余俊毅信托公司未经审计的2022年半年度财务报表正陆续披露,《证券日报》记者日前梳理相关数据发现,信托业上半年整体业绩承压,行业分化的局面仍在持续。据银行间市场披露数据梳理 ...[详细]
-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21日早间消息,特斯拉汽车今天公布了该公司的2022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发布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电话会议中表示,特斯拉计划提高FSD驾驶员辅助功能的价格。报告显示, ...[详细]
-
SpaceX将与芭比娃娃制造商合作生产太空玩具:系列产品预计2023年推出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21日早间消息,据报道,全球最大玩具公司美泰公司已同意与马斯克的火箭公司SpaceX合作,双方将围绕太空冒险主题创作制作各种玩具,但没有披露合作的财务细节。美泰公司是一家位于美 ...[详细]
-
宜人金科Q3净利润达2.703亿元,预计Q4营收至多达11亿元
智通财经APP获悉,11月22日,宜人金科YRD.US)公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Q3总净营收为8.407亿元人民币,下同),净利润为2.703亿元,基本和摊薄后每ADS收益为3. ...[详细]
-
郭子源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房地产贷款新增规模较5月份明显提升,连续两个月环比多增,预计当月新增超1500亿元,较5月份环比多增2500亿元。有效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这既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