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开幕,汇聚诺奖得主、两院院士等大咖
以“共济未来 万物‘升’长”为主题的上海生物士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11月14日下午在张江科学会堂开幕。国际
澎湃新闻记者从主办方获悉,医药院院本届产业周活动亮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产业构筑起链接创新的开放场景。本届产业周汇聚了全球生物医药领域上千名嘉宾参会,周开主两包括国际药学联合会(FIP)主席多米尼克·乔丹、幕汇2013年诺贝尔奖得主托马斯·苏德霍夫,聚诺奖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藤岛昭、大咖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上海生物士蒋华良、国际董晨等近21位国内外院士,医药院院以及罗氏集团、产业波士顿科学、周开主两、幕汇默沙东等250余名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管、聚诺奖投资人和医务工作者。
这些嘉宾和机构将从权威视角分析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源动力,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言献策。
二是呈现出生物医药的产业全景。产业周主题中的“万物”寓意了上海类型丰富、生态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根据行业最新趋势,设置5大“主题矩阵”,分别是引领突破、数智发展、转化融合、生态支持、人才汇聚,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产品链不同角度,贯穿生物医药产业的全生命周期,全面展现生物医药产业全景。
比如,“引领突破”矩阵聚焦高端生物制品、创新化学药、现代中药等板块,推出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等活动;“转化融合”矩阵聚焦临床转化、精准医学等领域,推出上海市级医院临床科技创新论坛等活动;“人才汇聚”矩阵,举办“海聚英才赋能无限”——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创新发展人才主题论坛等活动。
三是开拓了融合发展的赋能实景。近年来,上海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产医深度融合发展和生物医药领域数字化转型。针对产医融合痛点堵点,本届产业周将发布一系列创新平台和创新成果,将产医深度融合的蓝图逐步转为可触、可及的实景,授牌上海市首批产医融合创新基地,启动HI-CLIP医企协同研究创新平台 2.0,彰显上海在深化临床研究领域的机制探索和模式创新。聚焦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分享医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先进经验,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描绘未来数字图景;还将发布首批生物医药产业数字化转型先锋企业,以行业标杆引领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再上新台阶。
四是共同擘画生物医药上海愿景。开幕活动上,国内外龙头企业、创新主体将一起重磅发布“生物医药上海愿景”,协力同心勾勒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未来3-5年的发展布局,彰显上海生物医药百川奔流的产业创新活力、积厚成势的产业高地风貌、前景广阔的产业发展未来。
澎湃新闻记者同时获悉,2022 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期间,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国际知名企业投资机构等多方力量还将共同举办近40场高层级的同期活动。
(责任编辑:热点)
-
南方财经全媒体 见习记者李晶晶 广州报道继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暂行办法正式颁布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实施细则也于近日正式下发。记者从业内获悉,11月21日,银保监会在业内下发《 ...[详细]
-
◎李雨琪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实施,券商资管布局公募赛道飙出“加速度”,券商大集合资管产品的公募化改造已成为券商资管业务转型的重要抓手。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12日,按照转型生效日计算,券商及资管子公司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伯爵向全球藏家发售一枚中国特别版限量腕表,00编号腕表将拍卖
11月底,瑞士高级制表品牌伯爵罕见联手拍卖行Phillips富艺斯钟表,向全球藏家发售一枚中国特别版限量腕表。专业钟表拍卖行正成为高级制表品牌热衷合作的新对象。近日,拍卖行Phillips富艺斯钟表透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买买买!南向资金连续27天买腾讯,8月以来豪掷近150亿!还逆势抄底这些票
10月12日,下跌0.39%,收报253.6港元,盘中腾讯控股一度跌破250港元,创2018年11月以来盘中新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腾讯控股159.8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46 ...[详细]
-
新华社莫斯科10月12日电记者刘恺)俄罗斯总统普京12日在莫斯科出席“俄罗斯能源周”国际论坛时表示,俄可以通过土耳其向欧洲供气,并在土耳其建设欧洲最大天然气枢纽。普京说,“北溪-2”天然气管道的一个未 ...[详细]
-
德国外长称“不要过于依赖对华贸易”,外交部:以价值观定亲疏不利于国际合作
【环球时报-环球网 报道 记者 邢晓婧】13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法新社记者提问称,德国外长表示,德国不要过于依赖对华的贸易,之前德国总理表示不支持与中国“脱钩”。请问中国对德国外长的评 ...[详细]
-
华尔街见闻JOTLS报告显示,今年7月,每个失业人员,大约对应着2个职位空缺,凸显劳动力短缺。不过,报告中的实际招聘人数、自主离职人数均在下降,又透露着美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丝寒意。美国劳工部周二公布的职 ...[详细]
-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阮佳闻):中欧班列的开通运行对中国与德国之间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强双边贸易具有变革性的意义。在德国从事贸易和物流业务的华人企业家,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他们亲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