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金台视线·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②)
农民是绷紧粮食生产的主体,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粮食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安全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根弦近期,充分读者纷纷来信,调动讲述粮食生产中的农民急难愁盼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种粮
粮食收购价格总体稳定,积极但农资价格抬升较快,绷紧压缩了农民种粮的粮食收益
“种庄稼是体力活,可现在下地看看,安全见到的根弦多是留守老人和妇女。身强力壮的充分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不愿种粮食了。调动”来自河南安阳市的农民齐强说,“在外打工的收入比种粮食多不少,这是摆在农民家庭面前的现实问题。辛辛苦苦种一年粮食,还比不上打工几个月的收入,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就很难调动起来。”
种粮收益一端是价格,一端是成本。2004年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以最低收购价为重点的粮食等重要收储制度。今年,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水平较上年均有提高。这些举措保护了农民利益,有效避免了“谷贱伤农”。
由于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保持粮价稳定十分重要。而粮食价格总体稳定,也意味着上扬空间有限,不少农民朋友在来信中表示,相对粮食价格,农资价格抬升较快,增加了生产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农民种粮的收益。
“粮食收购价格稳定,可是种子、化肥、农药价格有时涨得很厉害,种粮本来就不太赚钱,成本一旦上涨,赚得就更少了。”安徽蚌埠市读者杨文利说,涨价尤其明显的是肥料。他根据自家去年的情况算了一笔账:“去年我们这里尿素、复合肥的价格都上涨了10%左右。施肥打药加上机播、机收等花销,粗算下来每亩地要投入约500元,差不多占去了收入的一半。”
受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多种肥料价格有较快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6月上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6月上旬全国流通领域尿素(小颗粒)市场价格达到每吨3187.4元,复合肥市场价格为每吨4121.7元,同比明显上涨。读者安先生是农资经销商,他说:“原料价格、运输都会对农资价格产生影响。在化肥价格上涨迅速的时候,我们的生意就冷清许多,农民种粮都得精打细算,农资价格太高对他们来说影响很大。”
来自江西吉安市的何先生是当地一名种粮大户,他流转的田地超过百亩,肥料需求量大,对成本上升的压力感受明显。“每袋肥料涨个几块钱,加起来就是挺大一笔支出。反过来说,如果肥料价格能稳住,我们种粮的收益就更有底了。”为适当弥补农资价格上涨增加的种粮成本支出,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2022年中央财政继续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了一次性农资补贴,相关部门和单位还建立了化肥保供稳价工作机制。
土地租金、人工成本对种粮大户来说也是较大的开支。山东济宁市一位种粮大户反映,去年他发放的种地工资是每天150元,较往年多出50元。与此同时,地租价格也有所提高,有些地方的地租超过了成本的一半。
浙江慈溪市读者伍新福说:“多种因素交织作用,影响着种粮生产成本。除了坚持和完善有效的补贴、最低收购价政策,还应着力探索一些长效办法,增强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让农民更愿意种地。”
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小农户在稳产增收方面仍面临不少困难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亩均种粮收益为824元,是近5年来最高水平。但在农民眼中,种粮收益仍然偏低。一位农民说:“同样一亩地,用来种瓜果蔬菜,收入能翻番。这还不算花在田里的功夫用来打工的收入。”获利微薄,是一些地方耕地撂荒、“非粮化”的主要原因。
要保障种粮收益,离不开更先进的经营方式、更高的生产效率。近年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许多地方通过适度发展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和机械化水平,有力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相比这些经营主体,一些耕地偏少、经营手段相对落后的小农户,在稳产增收方面仍面临不少困难。
海南文昌市读者朱先生说:“我们本地人均耕地少,地块细碎不成规模,即便没有自然灾害或粮价下跌,农民也很难通过种粮食显著增加收入。”
河南商丘市读者白飞宇是一名90后农民,他说:“在家乡,我的同龄人几乎都在外地。父亲那一辈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一些有利于增产的新技术、新设备,对他们来说较难掌握,更不用说那些更年长的村民了。”
此外,农民在生产资料采购、农产品销售等方面,议价能力也比较弱。在信息获取方面,他们也不具备优势,尤其是面对农业生产中的“大小年”现象,更难保障收益。还有不少农村家庭将农业生产视为副业,缺乏主动融入现代农业、种粮增产的意愿。
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我国小规模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90%。从现阶段来看,以小农户为主的家庭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一些读者认为,小农户的增产增收需求不容忽视,而他们面临的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经营方式造成的,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引导扶持,让农业现代化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小农户。
近年来,《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进一步明确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支持保护小农户发展的思路和政策举措。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实现了农业价值链增值和农民就业增收。截至2021年底,全国农业农村部门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超过390万个,全国依法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超过220万家,农民合作社成员中普通农户占比95.5%;全国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吸纳近1400万农民稳定就业,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辐射带动1.27亿农户,户均年增收超过3500元。
聚焦粮食生产全产业链,补齐短板、保本增效,让农民通过种粮多多受益
一些读者在来信中建议,应着眼粮食生产的全产业链,发现并补齐短板,保本增效并举,让农民通过种粮多多获益。
“让农民愿种粮、多种粮,就要完善收益保障的相关政策和工具,给种粮户吃上‘定心丸’。”福建三明市读者张梦凡认为,除了继续用好种粮农民补贴、最低收购价政策,还建议保险企业根据不同地域粮食生产的特点、风险,创新拓展农业保险品种,为种粮户提供更全面有效的保障。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左停表示,要保障种粮农民收益,提升种粮积极性,应进一步发展各项保障措施,提升整个产业链的安全性,在农田设施、农业市场经济、农业装备等方面都要发力。如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期货市场以抵抗市场波动的影响;大力发展农业装备、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仓储物流业和社会化服务等,降低生产成本、提升附加值,克服粮食等农产品比较效益低的问题,进而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益和安全性。
吉林辽源市读者冯茵建议,采取多种形式,推广农业技术。“种粮是否得法,也会影响成本。比如有的合作社因为掌握了新的种植技术,就可以比小农户更高效地生产,减少化肥等农资消耗,从而压低成本。”她建议,鼓励合作社、种粮大户带动小农户学习先进的种粮技术,一些院校、研究机构还可以组织网上课堂,提供技术指导。
有的地方尝试社会化服务组织托管种粮,让专业的农业服务团队接手农资采购、农机作业、统防统治、仓储运输等环节。山西太原市读者林建勋说,将部分生产环节托管出去后,原来种粮人手紧张的问题解决了,而且由于专业团队知识技能更加丰富,无论是农资采购还是用肥用药,都比以往节省了更多费用。“将农业生产托管给社会化服务组织,实际上是通过服务把分散的地块做整合,完成了靠一家一户难以实现的规模化作业。”林建勋说。
(责任编辑:知识)
-
每经记者 朱万平 熊嘉楠 每经编辑 文多 不久前,因为“2022贵州民营企业100强”榜单的发布,老干妈的近况引起各类媒体关注:2021年,公司营收42.01亿元,相比2020年54.03亿元下滑十多 ...[详细]
-
专访小岛屿国家联盟主席:面对气候危机,我们需要行动、行动、行动
“漂浮城市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概念,但对于很多小岛屿国家而言,它们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打造这样一个海上漂浮城市。”近日,小岛屿国家联盟Alliance of Small Island States,AO ...[详细]
-
天津银保监局:今年辖内金融租赁公司已累计为6500余名货车司机客户办理租赁业务展期、延期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韩宋辉)记者今日获悉,近期天津银保监局引导辖内金融租赁公司加强对货车司机帮扶。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一是加强非现场数据监测,密切关注货车租赁业务逾期资产变动情况,对逾期业务 ...[详细]
-
彭博社7月2日文章,原题:在中国尝试过无垃圾生活是什么样的 过去6年,俞媛音)一直在尽力过一种不产生任何不可降解垃圾的生活。她去咖啡馆和餐馆会自备咖啡杯和筷子,她购买二手衣服且从来不订外卖。白天,她 ...[详细]
-
《科创板日报》23日讯,根据市场调研机构Omida的数据预测,2022在消费者终端虚拟现实的市场价值将达69亿美元,而到2027年将达200亿美元。其中,在2022年VR头盔的销量将达1250万个。 ...[详细]
-
氢能动车商业化仍有一些难点,一是价格问题,二是普通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问题。此外,电堆成本高、加氢站不完善、氢气存储与运输成本高也是几大痛点。据外媒6月27日报道,著名德国制造商西门子已接到德国一家名为N ...[详细]
-
证券日报记者 吴晓璐7月1日,为进一步规范可转债上市与挂牌、转股、赎回、回售等相关业务流程和信息披露要求,充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沪深证券交易所分别就《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2号——可 ...[详细]
-
本报记者 李 冰7月21日起即将实施的《关于支持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新规,为跨境支付业务注入新动能。《通知》将支付机构跨境业务办理范围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拓宽至全部经常项 ...[详细]
-
马自达计划到2030年投资1.5万亿日元用于汽车电气化,据悉同远景动力达成电池供应协议
日经新闻11月22日消息,到2030年,马自达将投入1.5万亿日元约合106亿美元)用于汽车电气化,包括采购电动汽车电池。据报道,马自达已同远景动力达成协议,以确保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并增加国内工厂的电动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作者 | 蓝莓君来源 | 蓝莓财经导语:面向高端车型的阿维塔,最大的特点还是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以及的电池动力,与本身的关联并不大。自4月27日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