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仓,把生鲜电商引进“死胡同”?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死胡同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 | 道总
来源:道总有理
去年的6月25日,每日优鲜早于叮咚买菜登陆了纳斯达克,前置仓成为名副其实的把生“生鲜电商第一股”。然而次日,鲜电开盘即破发,商引跌超18%,死胡同盘中跌幅一度超过36%,前置仓截至收盘,把生该股跌幅为25.69%,鲜电总市值22.74亿美元。商引
不过,死胡同当日的前置仓徐正怕是没有想到每日优鲜日后会更惨。4月下旬以来,把生每日优鲜的鲜电股价接连创新低,低于1美元,商引仅为高峰时期的1%。因此,6月2日,每日优鲜收到了纳斯达克的“退市”通知函。
每日优鲜陷入如今的困境,其实早有端倪。去年每日优鲜大规模缩减前置仓数量,从2019年的1500个减少至2021年6月的625个,下降超过一半,20个城市缩减至16个城市。实际上不只是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也在“断臂求生”,先后关闭了河北、安徽、广东等多地的业务。
曾几何时,前置仓被认为是解决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的最佳模式,然而现在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仍深陷亏损泥淖,危机重重,这是否意味着前置仓的商业逻辑本身就无法成立?
效率和盈利不可兼得
生鲜电商的模式大致可分为四种:以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代表的前置仓模式、以盒马为代表的店仓结合模式、以京东到家和淘鲜达为代表的商超到家模式、以兴盛优选等为代表的社区团购模式。对比这四种模式,前置仓的核心优势明显在于配送效率,尤其是与时效较差的第一代生鲜电商相比,前置仓带来的体验可以说是质的提升。
在每日优鲜官网上,极速达服务从2015年的2小时,到2017年的1小时,再到2021年招股书中的平均39分钟内送达。
然而,每日优鲜的老用户们最近明显感受到送达的时间越来越长,“现在送到我家,要超过2小时,别的平台20分钟就送到了”。究其原因,每日优鲜的常年亏损已经无法让其再维持高效率的运转。
这从财报就可以看出,一面是降低的毛利率,一面是增长的履约费用,毛利难以覆盖履约费用,几乎看不见盈利的可能。
2020年,每日优鲜的毛利率一度高达19.4%,而2021年前两个季度,每日优鲜的毛利率均有所下滑,第二季度跌破10%,第三季度毛利润净值虽然同比上年增长9%,但毛利率却由去年同期的16.6%,降至12.3%。毛利率的变化主要因为疫情,2020年疫情期间,毛利率大幅提升,如今回落至正常水平。
再看履约费用,从2018年到2020年,每日优鲜的履约费用分别为12.393亿元、18.330亿元、15.769亿元,占当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34.9%、30.5%、25.7%,逐渐下降。但2021年第三季度,又重新升至上市前的高占比,达到30.06%。
我们可以以2021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数据为例,根据第二季度7.5%的毛利率和96.1元的客单价计算,每日优鲜的每单毛利约为7.2元,而该季度履约费用为5.41亿元,订单总数达到0.238亿份,也就是每单的平均履约费用为22.73元。很显然,每单的毛利与每单的履约费用之间还有较大差距。
物流配送是履约费用的大头,如叮咚买菜21Q1单均配送费用为12.7元,而过去两年,每日优鲜的配送费用率压缩至20%左右,约为14元左右。
可以对比一下,美团订单配送费用稳定在7.2元左右,京东到家稳定在5.9元左右,这些平台的配送费用都比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低。更关键的是前置仓模式难以在单仓成本上实现边际递减效应,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由于生鲜配送骑手提成部分相对刚性,每单配送费用并不会随着订单密度的提升而大幅摊薄。
而且也正是因为卖的是生鲜产品,反而更不容易实现规模效应,各个城市、各个城市的区域,消费者购买蔬菜、水果的习惯不尽相同,需求也不同,像北京这样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单个仓库也只能达到800 —1200单左右。
效率,确实是生鲜电商能否渗透更多消费者的关键,可以亏损为代价的效率,可能支撑不了模式的运转。
走不出“五环”
从今年5月开始,叮咚买菜启动了“撤城”模式。据报道,叮咚买菜陆续在天津、唐山、廊坊、宣城、滁州、中山、珠海、清远、江门等十多个城市发布了《停止服务公告》。经《财经天下》周刊查询,目前叮咚买菜App上,可查到的运营城市只有28个。
每日优鲜缩减的前置仓数量更多,从1500个减少至625个,这导致每日优鲜的月活跃用户数排行跌至行业第三,比2020年年底减少约78万人。
不难看出,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优先”抛弃了二三线城市,业务更加聚焦于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及其他一线城市。这固然是因为互联网平台纷纷开始降本增效,节约成本,但追根究底,前置仓模式根本无法成功复制到低线城市甚至是下沉市场,而这一硬伤也可以说是约束生鲜电商发展的最大障碍。
首先模式的扩张就卡在了客单价上。每日优鲜的平均客单价高达94.6元,核心用户的年平均消费额为2106元,叮咚买菜稍低一些,上海的客单价高达66元,其它市场目前只能勉强维持在60元左右。
价格越高,在低线城市就越没有吸引力。把每日优鲜的产品与美团优选、永辉超市等做比较,可以发现,无论是蔬菜还是水果,每日优鲜的价格都是最贵的。尤其是水果,每日优鲜的价格甚至高于定位中高端水果零售的百果园。比如百果园550克A级进口香蕉售价为5.5元,每日优鲜销售的佳农进口香蕉600克售价为9.9元,会员价为8.5元。
高客单价和复购率是前置仓模式有机会实现盈利的关键,因而每日优鲜或叮咚买菜不可能在价格上进行妥协,更不会像以前互联网烧钱大战时,用大规模补贴与低价来培养用户习惯。
二三四线城市及小县城,很多消费者购买蔬菜和水果早已形成了既定的习惯,尽管疫情一定程度上帮助生鲜电商完成了市场教育,可疫情过去之后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回归商超及菜市场。他们热衷于充分比较各类生鲜市场,货比三家并了解门店信息后,谨慎地选择购买想要的产品,这种习惯很难被生鲜电商改变。
一位成都人表示,“当地人生活都比较悠闲,大家习惯早上上班之前就去附近的菜市场买好菜了,而使用叮咚买菜或每日优鲜的用户,80%都是来成都工作的外地人”。
价格、消费习惯、优惠力度…诸多因素使得前置仓模式根本无法在五环外的地区生存,更难以实现盈利。像叮咚买菜,除了上海外,至今还没能在其他城市实现全面盈利,每日优鲜也是如此,所以才不得不砍掉原来在低线城市的前置仓。
而对于一个平台型企业来讲,不能下沉,这大大压缩了其未来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前景,更无法通过规模效应形成在行业中的绝对优势,从而成为类似滴滴、美团这样的互联网巨头。
预制菜不是前置仓的“救命稻草”
为了实现盈利,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自上市后都在加紧探索新的营收途径。
比如会员制,通过会员制,不仅可以绑定消费者,提升交易额,而且还给平台贡献了不少的会员收入。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叮咚买菜月均交易会员数为150万人,占月均交易用户数的22%,贡献了47%的GMV。而每日优鲜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付费会员贡献收入同比增长了800%。
不过有一点,平台推行会员制,初衷是为了提高消费者的复购率,可目前这方面的效果还未显现。2021年二季度叮咚买菜会员月均贡献3.4单,同期每日优鲜会员月均仅贡献0.7单,对比非会员用户高不了多少。
生鲜电商复购率的提升,不能靠会员,买生鲜终究要回到产品上来。我们看到,每日优鲜近两年不断进行品类扩张,SKU增长到3000个,而叮咚买菜的产品战略则是兼顾低毛利的蔬菜和高毛利的新品,前者吸引流量,后者提升利润。
以叮咚买菜的“拳击虾”为例,“拳击虾”毛利率33.8%,远高于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单价在98.9元左右,超出平均订单单价73.9%。
“拳击虾”是叮咚买菜推出的自有品牌,属于预制菜,进入2022年,预制菜赛道爆火,餐饮巨头纷纷涌入,这似乎也为生鲜电商带来了新的机遇。以叮咚买菜为例,叮咚买菜预制菜业务已布局超过1000个SKU。据公司2021年四季度财报数据,预制菜为叮咚买菜贡献了9亿元营收,在全平台用户订单中渗透率达到30%。
其实从疫情之后就有生鲜电商开始布局预制菜,而今年预制菜的走红,可以说是吹来了“东风”,但它是否能解前置仓之困呢?
根本在于预制菜能火多久。疫情之后,新消费热潮涌动,在资本的带动下,茶饮、中式糕点、面食等行业一度焕发出新的活力,并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新消费品牌。但是,进入2022年,新消费的投资风口急转直下,所有赛道几乎都开始偃旗息鼓,不复往日。风口的存续时间越来越短,预制菜是不是也稍纵即逝,可能谁心里也没底。
关键还有一点,预制菜是由疫情影响下年轻人的囤货需求衍生出来的,疫情防控时期,物资紧缺、选择变少,消费者开始尝试和购买预制菜,尤其是堂食不营业,不想再吃速食产品的年轻人就把目光转移到了预制菜上。
而一旦疫情彻底过去,口味上没有优势的预制菜,需求很可能会急剧下滑。
预制菜本身不是一个短时间能井喷式爆发的市场,如今的热闹更像是虚火,而这对于把盈利希望放在预制菜上的每日优鲜或叮咚买菜来讲,前景更不容乐观。
当然,当下摆在他们面前更现实的问题是如何活下去。
(责任编辑:休闲)
-
北京商报记者 王维祎失去了“水果第一股”标签的百果园,仍在资本圈中反复徘徊着。近日,百果园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材料,今年5月提交的上市申请材料已失效。回看百果园的上市历程,几经波折。与此同时,百果 ...[详细]
-
新华社仰光7月31日电记者张东强)缅甸国防和安全委员会7月31日发布公告说,该机构当日举行会议,依据现行宪法相关条款,一致通过决定再次延长全国紧急状态6个月。公告说,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主席、国防军总司 ...[详细]
-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日前,贵州健瑞安药业有限公司因未遵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被贵州省药监局罚款50万元、停产停业整顿。据悉,该公司存在对部分物料供应商未进行质量评估、对购进的物料未按规定贮存在企业仓库 ...[详细]
-
工信部: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
来源:证券日报本报讯 7月31日,工信部公布2022年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上半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增速分别超出工业、高技术制造业6.8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 ...[详细]
-
巴菲特卖了超600万股!相守14年来首次减持比亚迪,或已套现17亿港元,豪赚超30倍!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8月30日,据港交所股权披露数据显示,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公司在2022年8月24日减持了133.1万股股份H股,减持均价为277.1016港元,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8月2日消息,行业利好密集出台,有8大板块有望成为A股明日风口。1、农业农村部:持续加大对种粮农民特别是规模种粮主体的支持力度 助力粮食生产降本 ...[详细]
-
本报记者 吴晓璐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强化发行上市监管,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严把IPO“入口关”。据记者梳理,今年前7个月,IPO终止企业达15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3家。其中,主动撤单139家,占比89.1 ...[详细]
-
针对近期天津市蓟州区九山顶自然风景区、山西省吕梁市上林舍生态旅游景区、湖北省恩施州地心谷景区等多家旅游景区出现的游乐设施设备安全事故,以及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山景区发生的舆情事件,8月2日夜间,文化和旅游 ...[详细]
-
原糖:上周原糖期价冲高回落。大宗商品普遍反弹带动下糖价强势上行创七个月高点,基本面供应过剩,抑制糖价上行高度,后两个交易日期价小幅调整。印度出口问题一度是市场关注焦点,伴随着原糖价格上行,目前出口利润 ...[详细]
-
作者: 王海“很多做消费级无人机的公司都转去做行业应用了。”在无人机行业深耕8年的王孟秋感慨道。造成一些公司转去做行业应用的原因,一方面是无人机的技术门槛很高,短期内难以攻克;另一方面是公司没有太多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