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是搞计划经济,也并非突然提出
文/李丹
“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是解读计划经济中央管制,不是全国搞计划经济,也和疫情反弹、市场上海封城无关。不搞”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理事长、也并院长刘志彪表示。非突
4月10日,然提《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解读计划经济意见》正式发布。一时间,全国不理解的市场声音此起彼伏:为何此时出台?优势省份获利,弱势省份利益受损怎么办?不搞劳动力充分流动起来,但户籍制度还没有放开如何解?也并
4月20日,刘志彪在《中国经营报》触角学院新经济在线系列直播课中指出,非突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然提提法并非突如其来,而是解读计划经济关系到中国国际经济战略、市场经济发展、未来竞争力的长远考量。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政策平等之后,接下来就是效率竞争。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并非突如其来
“关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国家层面一直在提,尽管说法有些变化,有一段时间提建设统一市场体系,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内需名列前茅的国家,之后提过建设强大的国内市场,但核心思想一直没变:要建设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刘志彪说。
据刘志彪介绍,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召开十四届三中全会时,就提出要建设中国的统一市场。随后,从十五届三中全会到十九届三中全会,以及在很多中央文件里,都强调了同样的问题。2021年底,中央深改委正式通过《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
换言之,中央定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上海封城测试管制以及由此而来的计划经济猜想无关,它是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一个基本框架。在刘志彪看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缘于我国所处的三方面背景。
第一,中国正在适应逆全球化的世界变局。刘志彪表示:“中美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俄乌冲突等因素,进一步暴露了原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脆弱性,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正在试图重组全球产业链,重新构建自己的游戏规则。”
刘志彪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受中国出口导向政策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的底层产业功能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损,从而产生了抵制全球化,尤其是抵制中国对其他国家出口的浪潮。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中国以西方市场为主要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了极大挑战。
为此,尽管目前世界还离不开中国的一般中低产业,尤其是民用消费品,但在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必须从利用西方市场转向利用国内市场。
第二,在刘志彪看来,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存在市场取向改革不足和市场取向改革过度并存的问题。也就是说,由于缺乏一定的规矩,有些地方改革推进太快,有些地方改革又不足。
“为了纠偏,需要一个总体的框架,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让营利性企业进入市场,让公共品提供变成政府职能。”刘志彪指出,要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必须要以统一的市场建设来推动经济体制转型。
第三,刘志彪认为,中国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的竞争优势正在慢慢消失,需要紧抓新优势,也就是国内市场。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本身就可以依靠自身的劳动效率、机械化生产、技术进步获得更加低价的生产要素;另一方面,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越南、中南美洲一些国家在价格优势方面赶超了中国。
未来,中国需要利用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优势来拉动经济增长,甚至以此来集聚和吸引生产要素,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继而形成新一轮基于内需的开放。
地方政府:从逐底竞争到改善营商环境
围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公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是否会出现部分优势省份获得更大利益,弱势省份过去通过地方保护主义保留的产业被弱化的情况?
刘志彪认为,根据一般经济理论来推理,短期内,要素肯定会往效率高的地方流动。在中国,效率高的地方通常是开放程度比较高的地方,比如东部沿海地区。但从长期来看,最终取决于地区的投资环境、营商环境。
“过去,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地方政府参与市场竞争。这是以GDP财政收入为主要竞争参数下的一种竞争模式。”刘志彪坦言,这种模式在过去是成功的,但仍然掩盖不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具体而言,由于地方政府不是经济主体,本身就会存在预算约束软的情况,以及由此而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债务高筑、经济泡沫、产能过剩、发展效益不高等。此外,由于地方政府在竞争过程中会相互模仿,也就会竞相采取一些逐底竞争的方法,比如通过竞相贱卖土地、给超额利益等手段招商引资。
结果不言而喻,地方政府间的逐底竞争不仅扰乱市场,还会造成国家发展利益的流失。“看起来GDP留下来了,但与此同时,污染也留下来了,利益却跑了。”刘志彪说。
在刘志彪看来,未来,国家要用统一大市场的规则来要求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给地方政府行为制定负面清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竞争的基本标准。此外,过去过分依赖增长速度的竞争模式也需要做出改变。“要以高质量为参数为标准进行竞争,比如更好的环境、更高的卫生健康标准、普通群众更好的生活等。”
而进一步,针对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问题,刘志彪认为,地方政府参与市场竞争本身就不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应有的行为。“当前存在的很多问题就是地方政府既当裁判又上场踢球带来的。”与此相对应,地方政府应该充当市场竞争的裁判,以及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其职能未来应该朝公共事务管理者、国家竞争政策的执行者方向改造。
此外,刘志彪还指出,政策基本上平等之后,从竞争的角度来看,留下来的就是效率竞争,发展将主要取决于地方投资环境的改善,也不一定会出现生产要素全部涌向东部的情况。
“东部已经有投资过密效应的倾向了,有的产业也正在寻找转移的机遇。”在刘志彪看来,这些待转移产业有两个流向,一个是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另一个是国外,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能不能改善投资和营商环境。
户籍制度改革:涉及地方利益,改革仍需时日
伴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以及随之而来的生产要素流动,户籍制度问题重新被摆上台面。
刘志彪指出,要素市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劳动力市场,且劳动力的流动有两种——横向流动和纵向流动,前者与户籍制度息息相关,后者与社会阶层的动态开放性有关。
在中国,一直有放开户籍制度的呼声。刘志彪指出,户籍制度放开的好处不言而喻:劳动力充分流动,地区差距得以缩小。
对于劳动力供应不足的地区而言,劳动力流入会推动其经济发展,而对于劳动力流出较多的地区而言,随着当地人均资源的增加,其收入也会相应增加。与此同时,当流出的人口重新回到老家创业时,还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鼓励中国劳动力流动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好处很多,坏处很少。”刘志彪坦言,尽管如此,考虑到户籍制度绑定了医疗、卫生、养老、教育、住房、福利等一系列问题,如果陡然放开户籍制度,没有哪个大城市受得了。
以教育为例,提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人直言,只要放开高考,全国市场自然会统一。在刘志彪看来,这种愿望是好的,要求也可以理解,但目前很难做到,“当地居民可能就不会答应”。
一方面,教育关乎当地的财政投入,如果没有财政贡献,按理说就不应该享受相应益处。此外,对于国家而言,全部放开教育也难以实践。“长三角一体化中最难的就是高考。像异地医疗结算、社保结算,这些都相对比较容易,毕竟不涉及当地利益。”刘志彪坦言,牵涉到户籍制度这些与地方利益相关的事项改革,需要时间。
因此,可行的思路是,一般的二三线城市逐步按照规则放开,等到时机成熟,再由特大城市尝试放开。
(编辑:荀诗林 校对:颜京宁)
(责任编辑:百科)
-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张佳欣据最新一期《焦耳》杂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解释了可充电锂电池“枝晶”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防止其穿过电解液的方法。这一发现最终可能开启一种新型可充电锂电池的设计之门,这种电池 ...[详细]
-
传统家具三大件,空调、冰箱、彩电,正在被搬到汽车里。除此之外,大沙发、双人床、梳妆台、办公桌,甚至游戏机、电影院,都在加速“上车”。去年上市的小鹏P5,就在后排装了一个冰箱,而把前排座椅放倒,铺上充气 ...[详细]
-
当地时间11月7日,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美国10月份就业趋势指数为119.57,低于9月份修正后的120.73。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就业趋势指数是衡量就业情况的综合指数。总台记者 张颖哲) ...[详细]
-
当地时间11月7日,阿尔及利亚外交部负责重大国际伙伴关系的特使莱拉·泽鲁居伊向外界表示,阿尔及利亚已正式提交加入金砖国家的申请。此前,今年7月底,阿尔及利亚总统特本曾向外界表示,阿尔及利亚有可能申请加 ...[详细]
-
一出生就有牙是怎么回事?有些宝宝一出生就长牙,称为“诞生牙”,还有些宝宝出生30天内萌出乳牙,称为“新生牙”。“诞生牙”和“新生牙”往往出现在下颌前牙。由于牙根尚未发育或者牙根发育很短,这种牙特别松动 ...[详细]
-
小区物业监控应用,需要立规矩定法则。▲某小区保安在操作监控设备对小区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资料图,图文无关。图/新华社据极目新闻报道,近日,成都高新区某商住一体公寓楼的业主反映,从2021年3月开始,他 ...[详细]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2022年,口腔医疗产业持续增长,政策倾斜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我国口腔健康制造业创新升级。支持现有隐形义齿制作、口腔设备企业的升级和扩大规模,引进知名口腔材料设 ...[详细]
-
中小银行专项补充资本新尝试!粤财控股拟与东莞农商行共同参与“补血”普宁农商行
中小银行专项补充资本出现新尝试。近日,东莞农商行09889.HK)发布公告称,为落实广东省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总体部署,东莞农商行拟与粤财控股共同参与使用广东省政府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补充普宁农 ...[详细]
-
“在产业资本和国资面前,再一线的投资机构都有可能被‘撬单’。”曹城聊起了最近的一次遭遇。他就职于北京一家知名双币基金,主要关注新能源赛道,此前在硬科技领域投出的几个项目已经登陆科创板。过去几年,他曾因 ...[详细]
-
每经记者 陈星 每经评论员 陈星新式茶饮赛道进入调整期以来,各大品牌尝试各种途径求生突围。近日,一直坚持直营模式的喜茶也宣布,将开放加盟,并在非一线城市以合适店型布局事业合伙门店,让更多消费者更快喝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