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打压中国?美须了解一个古老格言
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金融时报》11月28日文章,英媒原题:美国对华芯片禁令代价 “欲咒人者,打压须掘二穴”适用于所有一心要报仇的中国人。但这个古老格言很难让美国改变既定目标——限制中国获取领先技术,美须放缓这个竞争对手在高性能芯片上实现自给自足的古老格进程。然而,英媒美国政策制定者不太可能完全认识到把世界半导体供应链一分为二的打压必然后果:西方制造商及其客户要承受比预想高得多的成本。
先进的中国芯片和制造技术已成为东西方对峙中军队和武器的替代品。华盛顿想阻挠中国生产先进半导体,美须赌注是古老格巨大的。筹码争夺预示着更广泛的英媒地缘政治对抗。这也反映出美国感到中国的打压追赶速度太快,为之不安。中国这并非美国首次针对中国的美须芯片雄心,新禁令将严重阻碍一大批中国芯片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的古老格发展。然而,这些禁令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在伤害中国芯片制造商的同时,也会增加许多产品的通胀压力。
新禁令给西方制造商带来的风险是双重的。首先,可能造成紧张局势恶化,促使中国实施自己的技术出口禁令。其次,若中国不能更换老旧组件和过时的知识产权,其廉价芯片可能不再适用于美国或其他地方,由此西方制造商及客户的成本都将上升。因为过去5年里,中国已拿下几乎所有消费电子产品和工业设备所使用的廉价芯片的市场份额。中企已占据世界半导体产量的近1/5,大大超过美国。业内人士表示,就旧芯片市场份额而言,中国制造商追赶的速度比任何人预期的都快得多。中国的优势在于能以远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销售芯片。中国制造的芯片被用于世界各地制造的无需最先进技术的产品中,比如汽车和家用电器。美国芯片禁令的成本最终将落在全球消费者身上。结果将是各行各业成本上升,从生物技术、金融、自动驾驶到人工智能等等。曾经进口或使用低成本中国制造芯片的美国公司也将受到影响。
在通胀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企业不太可能继续消化不断上涨的高端芯片成本。禁令还意味着更多老化的美国制造设备无法维修。据统计,2021年芯片短缺使美国经济产出损失整整一个百分点。如今越来越多国家都在确保自己有稳定的芯片供应,同时将对手拒之门外,这样做的代价是让消费者的成本通胀加剧,世界供应链中断的频率越来越高。(作者琼·尹,高锡凤译)
(责任编辑:知识)
-
9月1日下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8号)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共六章42条,涵盖药品网络销售管理、平台管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自20 ...[详细]
-
当地时间4月5日,美国总统拜登避谈何时可将乌克兰平民被杀一事称为“种族灭绝”。当天拜登签署《平价医疗法案》扩展法案,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现身白宫出席活动。 ...[详细]
-
“嘉兴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4月4日上午,海宁市公布了11例新冠肺炎阳性病例。现将该11例阳性病例的主要轨迹通报如下:病例6王某,男,38岁,家庭住址:硖石街道蔡家埭5幢。工作地址:海宁鑫诺服装有限公 ...[详细]
-
来源:汽车行业关注据路透社报道,4月4日,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对外表示:由于半导体芯片短缺,其位于巴西的两家工厂将暂停生产,两家工厂5000多名员工将集体被迫休假。梅赛德斯-奔驰两家工厂停产时间为4月1 ...[详细]
-
重磅 | 央行、银保监会信贷工作座谈会聚焦楼市,一大波利好政策正在路上
11月2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落实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保交楼、稳地产方面,座谈会集中释放了一波利好政策,涵盖供给需求两侧。“ ...[详细]
-
周三4月06日)纽约时段盘中,北京时间22:30,美国EIA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1日当周美国除却战略储备的商业原油库存意外超预期,精炼油库存增幅超预期,但汽油库存降幅超预期。EIA数据公布后美国原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马舒叶来源:燃次元ID:chaintruth)过去被用户捧上“神坛”的测评,似乎渐渐失去了年轻群体的信任。3月初,拥有百万粉丝的汽车测评博主“小 ...[详细]
-
国家统计局2022年第4统计督察组向江西反馈统计督察“回头看”意见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国家统计局于2022年11月17日向江西省委、省政府以视频会议方式反馈了统计督察“回头看”意见。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盛来运通报督察“回头看”意见,江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详细]
-
【股民必备】||||||||||||||||张坤重申投资理念,徐彦吐露心声,林英睿寻找新平衡文 | 《财经》记者 黄慧玲 实习生 林晴晴编辑 | 郭楠2021年基金年报密集披露中。许多基金年报的观点与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