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死燃油车,混动车拼了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卷死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黎明
来源/深途(ID:shentucar)
最近,家里有车的燃油人心里有点慌,因为车快养不起了。车混
油价一直涨。动车92号和95号汽油最高纷纷涨过10元大关,卷死现在加满一箱油,燃油要比去年多花近一百块。车混油车司机们踩油门时,动车都恨不得悠着点。卷死
电池原材料价格也一直涨。燃油电池级碳酸锂的车混价格一年涨了5倍,电动车企纷纷表示扛不住,动车今年排着队涨价。卷死想要买电动车的燃油人,开始犹豫了。车混
到底是买油车还是电车,现在成了个问题。油车烧不起,电车不便宜,怎么选似乎都占不着便宜。
于是有人说,要不来看看混合动力车吧,这车既能充电,也能烧油,油耗比燃油车低,电池涨价比电动车小,还没有里程焦虑。
混合动力车,这种折中的过渡方案,正在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
去年,比亚迪卖出去的7.4万辆车,有37%是混动车,今年,这个比例提升至49%,已经占据半壁江山。
今年以来很热的增程式车型,其实也是混动车的一个分支。爆款车型理想ONE就是增程式,刚发布的新车理想L9继续增程。华为余承东亲自站台的问界M5、东风汽车力推的车型岚图FREE、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的第一款车自游家,都是增程式。
把动力、续航都拉满,把省油进行到底,在大部分城市上绿牌,混动车相当吃得开。都说电动车要替代燃油车,但最先“杀死”燃油车的,竟然是混动车?顺道还把电动车也给“卷”进去了。
混动车还想再打一架
混合动力汽车,简单理解就是既有燃油车的发动机,也有电动车的电机,既能烧油也能用电的车。再细分又可分为油电混动和插电混动,插电混动(带充电口,能充电)在我国受到政策支持,本文讨论的是插电混动。
混动的技术原理比较复杂,大概的思路是同时利用发动机和电机的优势。通过控制发动机和电机的功率,让发动机多数时间在高效区间内运行,电机通过充放电实现对发动机能量的“削峰填谷”,以降低油耗,达到节能的效果,同时还能兼顾动力性能和驾驶体验。
比如,在低速行驶时,混动车用电机驱动,在高速行驶时切换到发动机驱动。因为发动机在低速时最耗油,动力不如电机,而电机在高速时很耗电,动力不如发动机,混动车这样一“混搭”,正好避开了二者的弱点,把优势最大化了。比亚迪的混动车型,就是走的这条技术路线。
也可以车辆完全靠电机驱动,发动机负责驱动发电机发电,在车快没电时给电机补充能量,相当于给车装了个增程器,这条路线上的典型产品是理想ONE。
本质上,混动车就是介于燃油车和电动车之间的产品,结合了二者的优势,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对于消费者最直观的感知,就是可以短途用电,长途用油,既省钱,又没有里程焦虑。
问题是,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直到现在才火呢?
其实早就已经火过了。
混动车卖的最好的公司是日本丰田。丰田在1997年推出全球首款混动车型普锐斯,然后用20年时间卖掉了超过1300万辆混动车,全球市占率超过90%。第三代车型“双擎”卡罗拉和雷凌,过去在行业里是神一般的存在。
国内学的最快的车企是比亚迪。2014年、2015年中国的新能源车销量冠军,是比亚迪“秦”,这是一款混动车,它帮助比亚迪登上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的宝座。2016年的中国新能源车销冠是比亚迪“唐”,这也是一款混动车。
但这其实说明不了太多问题。当时不论是比亚迪,还是中国整个汽车消费市场,燃油车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混动车的量太小。当年“唐”一年只卖了两三万辆,就成为“冠军”了。
所以过去这些年,跟燃油车大哥比起来,混动车只是个“小混混”。
有很多技术层面的问题没解决,限制了混动车的推广。
比如很多车主吐槽的亏电状态下的行车问题。在车辆亏电时,发动机要烧油驱动发电机给电机充电,甚至还要给车辆提供动力,导致发动机“不堪重负”。
这出现的结果就是:车辆动力弱、噪音大、油耗高,还抖个不停,跟开拖拉机似的。所谓“满电猛如虎,亏电油老虎”。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混动车有电和没电完全是两种车,有电是性能车,没电是拖拉机。”有车主评价。
另外,由于既有发动机也有电机,混动车的机械结构更加复杂,这增加了故障概率,影响使用体验。
这些因素导致混动车在过去几年销量下滑较多,包括理想推崇的增程式路线,此前一直被质疑。
但现在,因为技术更成熟,热效率更高的发动机被造出来了,丰田也将自己的混动专利公开,无偿对外提供2.37万项专利使用权,吸引更多车企入局,国内的自主品牌开始崛起成为混动市场的重要玩家。
除了比亚迪、理想、问界、岚图等,还有很多车企在加大力度。吉利在去年发布了“神级”混动系统,打算大干一场,长城发布柠檬DHT混动,长安发布蓝鲸iDD混动,奇瑞有鲲鹏DHT混动,上汽通用五菱也即将推出一款混动车型。
在至关重要的发动机上,比亚迪DM-i系统的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3%,在很多方面超越了丰田本田,吉利雷神智擎Hi·X热效率更是高达43.32%,理想在L9上首次换装的四缸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40.5%,这都让理论油耗大大降低。
时隔多年,混动车又站起来了,想跟燃油车再打一架。
开混动车,真的能省钱吗?
混动车再次受到青睐,技术进步是一方面,价格降低是更重要的原因。
混动车刚进入市场时,跟燃油车之间的价差很大,因为混动车系统复杂,集成度低,成本居高不下。但随着技术进步,二者之间的价差在缩小。
根据普华永道对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成本差异的测算,2020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传统燃油车的动力系统成本差异约为2.7万元,考虑到10万元左右的燃油车购置税约1万元,再算上插电式混动车的国家补贴,2021年二者的终端售价价差约为1万元。
相比纯电动车,在替代燃油车这件事上,混动车已经具备价格优势。
天风证券在去年下半年对比了荣威、吉利、比亚迪旗下的多款混动车和燃油车,发现在终端价差上,多款混动车型的价格已经低于同级别燃油车。
这意味着,混动车的价格已经打进了燃油车的主阵地,和燃油车形成了直接竞争。
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更看重的还是性价比,比如,车到底是不是真的省油,价格是不是真的实惠。
燃油经济性一直是混动车的卖点之一,如今油价上涨,进一步拉大了混动车和燃油车使用成本的差异,有人正是看中这一点,从燃油车切换到混动车,“一年省几千油钱,开五年就能省好几万。”
一位比亚迪秦PLUS DM-i车主对深途说,他在车辆满电的状态下,用混动模式,70公里以下时速用电,70公里以上时速用油,能耗为5.6度电+2.2升油每百公里左右,亏电行驶时,油耗是5升每百公里。整体能耗水平要比油车低。
比亚迪汉DM车主刘峰罗告诉深途,他在市区行驶时,百公里差不多5-6升油,高速5升。之前他开君威,油耗是百公里7升以上,开得猛可以到10升。“混动的意义并不在充电,而是省油。”他说。
但省油就等于省钱吗?未必。
油价上涨,短期看用油的成本增加了,但只有当行驶里程足够大,新增的燃油成本才会明显。
油耗只是一个参数,另外一个参数是里程数。一位车主评价,“如果你每天开20公里上下班,10个点和4个点能差多少钱呢?但如果通勤或者其他用途,每天里程数超过100公里就完全不同了。”
或许,最能从混动车中达到省钱效果的,是滴滴司机。
对于车主而言,混动车还有很多隐性成本是不容易被看见的,比如后续的保养维修。
跟燃油车相比,混动车不仅要保养发动机,还要保养电池动力系统,这导致维修保养成本高昂。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定期保养及维修的年度开支比燃油车大约高13%。电池组有使用周期,一般情况下八年就要换电池,而更换电池组的费用相当高。
一位丰田卡罗拉车主说:“双擎的确是省油,但维修费用太高。”他举例称,冷却水泵,燃油版最多400块钱搞定,双擎版3000多块;空调总成燃油版3000多,双擎版12000多;制动总泵燃油版600,双擎版12000。其他的配件,价格也是高的吓人。
“从表显上看确实省钱了,但是一些看不见的地方会让你实际用车多花了很多钱。”他说。在性能上,混动车兼容了燃油车和电动车的优势,但在维修上,混动车同时收下了两者的劣势。
在日常的使用场景中,除了滴滴司机,大部分人不会通过无限拉长公里数,来弥补修车和换零件带来的额外支出。仅从省钱角度看,混动车相比燃油车,在现阶段的优势还没有那么明显。
是不是在投机取巧?
混动车还有一个优势——能上绿牌。这在一些限牌城市很关键。
在我国,能上绿牌的车有三种——纯电动汽车、插电混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这三种车被认为能促进节能减排,属于新能源,能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油电混动汽车没有被囊括在内,而油电混动跟插电混动最大的区别,在于车身上有没有留充电口。“所有绿牌车都必须有个充电口,可以拿充电枪往上怼。没有这个口不管混不混都挂蓝牌。”刘峰罗对深途说。
但在有些车主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二者并没有太大区别。插电混动车不插电也能使用,开出了燃油车的感觉。
一位2020款理想ONE车主告诉深途,他就是把理想ONE当成燃油车买来使用的。此前他开了多年的油车——奥迪、迈锐宝、沃尔沃,他已经习惯了发动机的轰鸣声。
虽然理想ONE有个充电口能充电,但“我一直是纯油,从来不充电的。”这样除了耗油、发动机噪音大,其他没毛病。对于他这种“不拘小节”的地方土豪来说,6个油还是10个油,没有太大区别。
刘峰罗也是一样,他把比亚迪汉DM完全当成油车来开。“有电开电,没电开油,车自己会选择EV或者HEV。”
开高速,电会越开越多,油变得越来越少。开低速,电一直下降,油下降的非常慢。由于发动机可以驱动发电机工作,给电池供电,所以车即便是不充电,也可以一直开。他是偶尔想起来就开出去充一次电。
“就用油呗,忘掉它能充电就行了。”他对深途说。他开了近两万公里,充了不到十次电。他也从来不算油耗,不会计较油费是否偏高。
这看起来有点像投机取巧。“混动车就是披着电动车外衣的燃油车。”有人这样评价。
当然,车主有权利选择不充电,但从整体上来看,这种情况还是少数。考虑到大多数车主的使用习惯,混动车的综合油耗还是要比燃油车低不少。
“小熊油耗”专门记录和统计油耗情况,自2009年运营以来,有600万名车主贡献了1.2亿条加油记录。他们基于真实车主用户提交的加油记录,制作了2021中国汽车油耗排行榜,在榜单中,所有混动车的油耗都要比同级别燃油车低。
论百公里油耗表现,紧凑型轿车中,燃油车排第一的是科沃兹,油耗为6.52,混动车排第一的是秦PLUS,油耗只有4.56。混动车排第十的荣威i6 MAX新能源,油耗也只有6.04。
在更耗油的中型SUV车型上,差距进一步拉大。四驱的燃油版雷克萨斯NX油耗为8.95,排在中型燃油SUV第一名,而插电混动的途观L新能源,油耗只有5.12。
这些数据是大量车主实际使用的结果,更具参考价值。所以总体上,混动车相比燃油车,还是起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很多人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就是要将内燃机送进博物馆,车辆全部改用电机,实现彻底的电动化。这在短期内并不现实。作为过渡方案的混动车,还有相当长的生命周期。内燃机可能还想再战50年。
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专家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要占汽车总销量的20%左右,混动新车占传统能源乘用车的50%以上。到2035年,新能源车占比过半,传统能源乘用车全部转为混动车。
混动车的春天,或许真的来了。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视觉中国。应受访者要求,刘峰罗为化名。
(责任编辑:娱乐)
-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决策部署,推动保险公司积极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中国银保监会印发了 ...[详细]
-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白金蕾)7月28日晚,映客高管针对广州团队协助调查一事回应称,“谣言,公司在处理了,群的传播速度太快。”此前有消息称,“映客因擦边球业务,有相关人员协助警方调查”。贝壳财经记者初步 ...[详细]
-
来源:法治日报● 好评返现本质还是流量造假,即花钱购买好评。这种行为不仅欺骗和误导消费者,还对其他同类商家构成不正当竞争● 好评返现这种行为事实上存在商家与消费者“共同违法”的可能,消费者应该明白这种 ...[详细]
-
来源:华夏时报龙源冷却公司。图片来自公司官网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帅可聪 陈锋 北京报道北京一家有着16年历史的技术企业——北京龙源冷却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龙源冷却”)无奈破产,随 ...[详细]
-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白波中国社科院日本所与社科文献出版社11月22日联合出版了《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22)》。蓝皮书指出,中日经贸和科技创新合作空间广阔,对彼此均有 ...[详细]
-
容知日新拓宽下游市场助净利增84% 研发费用率近18%巩固护城河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长江商报科创板工业设备监测公司688768.SH)快速崛起。近日,容知日新披露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4 ...[详细]
-
总台央视记者:昨天,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举行了盛大通车仪式。李克强总理和克罗地亚总理普连科维奇分别向仪式致辞。请问发言人能否进一步介绍这座大桥的情况,以及大桥对中克、中欧合作有何意义?赵立坚:昨天,李 ...[详细]
-
第二批试点机构养老理财产品将迎“首秀” 专家称稳健和普惠是共性
本报记者 杨洁养老理财产品发行已进入常态化。《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近段时间,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养老理财产品相继发行。截至目前,首批获试点的4家理财公司共发行30只养老理财产品。据悉,随着参与的理财公司 ...[详细]
-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研究金融分析师 张正阳近日加拿大央行副行长对于通胀的表态引发市场热议,其中核心在于加拿大仍致力于将通胀回到合理目标,还并保持弹性;但对于未来经济衰退的风险仍存疑虑,虽否定出现的严重 ...[详细]
-
新华社联合国7月26日电记者王建刚)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26日表示,中方呼吁召开更大规模、更有权威、更具影响的国际和会,邀请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所有中东和平进程攸关方参与,探索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 ...[详细]